头条新闻

中科院前沿局组织召开学部咨询项目《科教融合培养高质量科技创新型人才模式与政策研究》专家研讨会

日期: 2020-09-04

|  来源: 【字号:

   

  为更好地推动《科教融合培养高质量科技创新型人才模式与政策研究》学部咨询项目研究工作,提高咨询建议的针对性,9月2日中科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组织召开专家研讨会。会议邀请的专家包括部分承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大学科教融合学院的研究所领导,同时兼科教融合学院院长,以及宁波诺丁汉大学、军事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林业科学院有关科技和教育领域的专家。会议由前沿科学与教育局副局长王颖主持。 

  首先,王颖副局长介绍了项目背景和整体进展情况。该项目由李树深院士牵头承担,5位院士作为项目专家团队,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以下简称战略院)、中国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国科大)和北京交通大学(以下简称北交大)作为研究支撑团队。项目着眼于未来学术界领军人才和产业界科技领军人才队伍建设,提出在新科技革命背景下,如何通过科教融合培养高质量科技创新型人才,通过研究分析,为国家培养高质量科技创新型人才制定相关政策提供重要参考。 

  三个项目子课题负责人北交大王元丰教授、战略院王芳副研究员和国科大姚郑教授在会上分别做了题为《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人才需要新思维》、《科教融合培养高质量科技创新型人才的作用、模式与途径研究》和《坚持科教融合,构建多主体协同培养研究生的新机制》的报告,三个报告从宏观时代要求到具体政策建议分别进行了分析总结。 

  王元丰教授在报告中提出,随着人类社会进入智能时代,教育已不能满足人工智能、脑科学等新技术对人才的需求,我们需要深刻认识三类科学研究和产业范式变革对教育的挑战。人类知识从线性增长到指数增长的转变、学科交叉与产业耦合成为创新常态和科学研究范式变化等新形势要求教育教学转换新思维,要求教育要回归本元,并注重教师的作用;同时,教育必须关注科技伦理问题,也要向培养人的社会性和创造性转变,科教融合模式便是培养创新人才重要路径。 

  王芳副研究员从导师授课方法与科研团队组织方式、科研机构内部与高等教育机构组织方式、教学与科研体系的融合以及科研机构与高等教育机构的协作模式的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视角出发,对高质量科技创新型人才需求分析、理解科教融合发展的内在逻辑与规律和科教融合育人的模式与途径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日本的共同利用研究制度、美国的委托高校管理模式、德国的合作互补模式以及法国的联合共建模式等科教融合模式特征与优势的总结,对我国科教融合政策提出了五点启示。 

  姚郑教授通过分析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类型与结构的历年变化,并与英美德法日韩澳等国家进行对比,说明我国高等教育在取得重要成就的同时还面临诸多挑战。我国科研机构在研究生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从1981年正式建立学位制度起,科研机构就与高等学校共同承担了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和学位授予工作。科研机构拥有高水平建制化的科研队伍、良好的科研环境条件、丰富的科研项目等方面的优势,但在研究生教育中的作用还未得到充分发挥,建议通过多途径、多方式构建多主体协同培养研究生的新机制,鼓励并引导科研机构承担更多研究生培养工作。 

  与会专家对该项目的研究进展给予了高度认可和充分肯定,同时也对项目下一步研究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一是从国家发展战略出发,提高科教融合理论高度。我国高等教育,特别是高层次人才教育应具有引领社会发展的超前性,对于支持国家发展战略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科教融合作为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途径,对于补足我国高层次人才教育短板至关重要,需要进一步挖掘科教融合的理论依据,充分论证科教融合的内涵。二是以顶层制度设计为依托,激发各方科教融合积极性。科研院所开展研究生培养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推动国家有关部门进行顶层法规制度的设计,以制度为保障,完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进一步提升内生动力,越过外部障碍,实现科研院所与高等学校的积极协同合作和内涵式发展。三是以专项计划为保障,构建科教融合新机制。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主体。在充分调研科研院所、高等学校以及产业企业基础上,共同推动国家成立科教融合专项计划,支持科教融合培养高质量科技创新型人才。通过推动科研机构与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以及导师双向双聘,聚合双方优势,构建科教融合新机制。四是总结国内外科教融合优势,不断完善我国科教融合模式。进一步深入分析西方国家科教融合模式,总结分析其优势及存在问题;充分调研我国科研院所和高校科教融合实施案例,分析特点、发现短板。通过横向对比分析,结合我国国情,不断完善科教融合模式。 

  通过此次专家研讨会,与会专家的意见建议将有力的推动该学部咨询项目的进一步完善。会后,项目组根据与会专家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了研究讨论,进一步明确了下一步研究工作。 

附件: